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 War - Marshall vs Stalin

Blogs >> Historire >> 1945 Chinese Civil War >> 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 War - Marshall Ineffective Mediation vs Stalin Instructed Large-scale Battles


国共内战起缘:马歇尔无效调停,斯大林指示放手大打

The Origin of Chinese Civil War - Marshall Ineffective Mediation vs Stalin Instructed Large-scale Battles

http://bbs.wenxuecity.com/neizhan/401419.html

来源: 2011-07-31 06:47: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475 次 (26537 bytes)

国共内战起缘:马 歇尔 无效调停,斯大林 指示放手大打

作者和译者:不详


核心提示: 由于二战以后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倾向以及一贯的重欧轻亚,美国对战后中国采取了不介入但帮助国共成立联合政府的政策,这就给了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东北内蒙新疆野心勃勃的斯 大林最好的机会。对中国人来说,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刚结束,战后中国的现实却是可悲而残酷的。蒋介石三次电邀赴重庆谈判,毛泽东 也只是在斯大林的逼迫下才去了重庆。而当斯大林判定美国不会介入中国事务后,他立刻指示毛泽东“放手大打”。可以不夸张地说是斯大林决定了战 后中国的命运。国共内战的关键转折在国军四平大胜以后,当时傅作义也在华北大败聂荣臻部队,另外稍早关内爆发的大规模反苏 反共游行,使蒋错估形势,拒绝了斯大林的邀请在莫斯科或中苏边境举行中苏会谈,决定“必要的话,将单独抵抗苏联的侵略”。从而导致斯大林决定大规 模援助中共。而另一方面马歇尔因没能促成联合政府,迁怒蒋 介石,终止了军援,此消彼长,很快使共军获得了压倒国军的优势,和平谈判也就完全没有希 望了。


1. 重庆和谈,马 歇尔 不许蒋介石阻止共军进入东北


从地理位置上看,毛泽东进军燕北比蒋介石要方便一些。8月9日,苏联人进入中国的第二天,毛泽东便向日本人发起了全国范围的反击。10日,朱德将 军要求日军和伪军放下武器。

但只有少数日军和伪军向共产党投降,而大多数则向政府军缴了械。这样一来,除了魏德迈将军指挥的由美国人负责训练和装备的三十九个师之外,国民党 的军队又从日本人那里得到了,足够武装四十个师的装备。

苏联人进军东北之后,不让美国人和中央政府在这个重要的工业区立稳脚跟,他们只允许中共军队进入东北。

苏蒙联军代表克尼德涅夫中将要求八路军晋绥军区转告延安:由于国民政府依据中苏条约的规定,反对苏军进入东北三省以外的地区,他们必须退出目前占 领的察绥地区。他们坚决要求八路军主力火速北开前往接收,包括他们不久后将要撤出的东北地区。他强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中共同苏联和外蒙之 间的交通,以免将来国民党军队占领这些地区会再度切断双方的联系。克尼德涅夫将军表示,八路军务必全力控制这些地区,战略重心千万不要南移。如果 八路军需要,他们可以秘密地提供武器方面的帮助;即使将来八路军在抵抗国民党军队进攻时受挫,也可以靠近外蒙边界,甚至撤到外蒙去。

克尼德涅夫将军的意见显然是来自莫斯科的。因为,几乎与此同时,重庆的苏联大使也直接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根据苏共领导人的意见,中共应当“确 保张家口、古北口、山海关线,防蒋进攻”。

在从北面和东面进入东北的苏军中,还有一批驮着辎重的中国共产党的部队,他们可以在小城镇建立地方政府并设置防御设施。另外一支苏联军队经过内蒙 古及河北北部进入了东北的南部,他们与林彪指挥的共产党军队会合,并为其提供铁路运输。林彪的部队很快便在南部建立了许多行政和防御设施,配合北 部已经建立起来的据点。共产党军队曾克林部不仅开进沈阳,而且在苏军帮助下,在沈阳建立了卫戍司令部,直接负起了警卫沈阳的责任。

在这个关键时刻,蒋介石的面前不仅有苏联和本国的对手所设置的障碍,美国盟友的态度也阻碍着他实施他的战略方针。

在8月和9月问,他关心的头一件事就是夺回中国东部的重要城市,例如:南京、上海、汉口和北平。

诚然,在受降和安排遣返日军的过程中,蒋介石得到了麦卡锡将军、魏德迈将军、巴比上将及其他美国军官的全力支持和援助。

但当蒋介石的部队就要到达北平西北部的张家口和赤峰时——从这两个地方他们可以阻止毛泽东的军队进入东北——马 歇尔 将军给蒋介石施加了很大压力, 迫使他下令停火并停止前进。这一决定使得中国共产党比较顺利地进入了东北。

正是这些部队,在经过了苏联人的重新整编、训练和武装之后,回到中原,完成了对整个大陆的占领。

无疑,魏德迈将军对马歇尔将军的行动所造成的后果十分关 注,在军事上,他认为,中央军在经过长期的艰苦战争之后,没有能力夺取东北,他建议蒋介石 巩固其现有的地盘。

但是他也意识到,需要在中国北部和东北一带建立一道屏障,以阻挡苏联的军队。出于这个目的,他要求华盛顿再向中国派17个师的美军。然而,他只得 到了两个海军陆战队师的兵力。

毛泽东刚到重庆时的局势就是这样的。他在重庆呆了六个多星期。


ChongQing

重 庆谈判国共两党领袖合影,左起:美国大使赫尔利、蒋 经国蒋 介石、 张群、王世杰、毛 泽东

会谈分两个级别进行,即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会谈和低一级的两党会谈。其中,国民党方面有张群、王世杰和邵力子参加,共产党方面有周恩来和王若飞参 加。会谈一开始,双方就摆出了各自的观点。

蒋介石坚决要求共产党解散军队,将其并入国民军,以此作为参加国民政府的条件。

而毛泽东则同样坚决。他坚持共产党在正式编入国民军时,应保持原有的编制并仍由现任军官指挥。而且,共产党还要参加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永远那么乐观的赫尔利曾希望在他9月22日回美国治病和述职之前,国共能够达成协议。

他给毛泽东发了一封信,讲明了他的意思,然后就和张群一起,坐下来等待这位共产党领导人的回音。

他计划在得到答复之后,就上飞机。

信是回了,但没有提到协议的事。

毛泽东只是请赫尔利暂缓回国,直到陪他安全地回到延安。赫尔利找到了蒋介石,蒋说他将保证毛泽东安全返回。但是,毛泽东坚持要大使作出书面保证, 以确保他安全返回。他得到了这个保证。

赫尔利带着失望飞离了中国。


2. 谢伟思建议美国转为支持中共。大使赫尔利向总统杜鲁门辞职,指责大使馆和国务院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


蒋介石没有采纳魏德迈的建议,他决定行使中苏条约赋与他的权力,占领东北。

然而,使他烦恼的消息不断传来:苏军正在有步骤地拆卸东北的工业设施,并将其运回苏联。从表面上看,如果苏联人象蒋介石想象的那样,准备把东北交 给他的对头共产党,那么这一举动就很令人费解。由于缺少苏联方面的资料,人们只能推测。

斯大林认为美国人也和他一样在耍手段,他不相信美国人会听任他实行他在中国的东北计划,所以他不想让国民党到来时得到那里的工业设施。可是在美国 方面,并没有真正下决心支持中央政府在东北的权力,尽管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作过这样的保证。

10月6日(毛泽东仍在重庆),美国海军试图让国民党军队在大连登陆,被苏联拒绝。其理由是大连是个商业港口,不能用于军事目的。

随后美国人又不大热心地试了另外两个港口,同样遭到拒绝。这两次拒绝他们的不是苏联人,而是中国共产党。 直到11月1日,国民党才在山海关登陆,这使他们在南部有了一个小小的落脚点。

10月10日,正好是双十节。毛泽东、蒋介石和他们的助手起草了一份联合公报,公报没有掩盖双方完全缺乏共同点这一事实。

这份联合公报直到第二天毛泽东飞回延安之后才发表。在两个问题上,公报似乎表现了某种进展。例如,虽然政府拒绝承认“解放区”的共产党政府,但却 同意扩大地区性的自治。至于武装力量,共产党出人意料地同意在全国范围内将其原有的80到100个师的兵力削减为20到24个师。并将部队驻扎在 指定区域内。

这些事情还没有安排好,国共两党之间的小型冲突几周之内便在各地爆发了。

蒋介石和毛泽东会谈的失败对帕特里克·赫尔利大使来说是致命的一击。从他上任开始,就与他手下的中国问题专家发生了争执。

和他争论最多的是他的工作人员中最勤奋的一个、即谢伟思。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攻击蒋介石及其政府,颂扬中国共产党的机会。他认为,共产党才是这个 国家里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谢伟思曾多次毅然建议美国政府由支持蒋介石转为支持毛泽东。有一次,赫尔利先生曾警告他说:“如果你只管汇报情况,我们还可以继续合作。但是,如 果你想干涉我的事情,我就赶你走!”

看到谢伟思仍无视他的警告,赫尔利大使便把他召回了华盛顿,当时是1945年4月。

不久之后,谢伟思便和另外三个同事一起被捕了。因为共产党的前线刊物《美亚杂志》的编辑部里发现了大约100份他写的电文。

国共和谈中的马歇尔:被双方戏耍的“和平使者”

涉嫌“共谍”的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夫妇(1985)

使馆工作人员中另一位与谢伟思观点相同的人是约翰·戴维斯。在1944年12月12日的一份秘密报告中,他建议美国中止对国民党军队的援助,除非 他们停止阻击共产党的部队。戴维斯曾在魏德迈将军手下当过他的临时政治顾问。赫尔利也把他召回去了。

1945年11月26日,帕特里克·赫尔利向总统杜鲁门递交了辞呈。在他的信中,他指责大使馆和国务院里的“职业外交人员”站在 中国共产党一边。

国务院里有些人对共产党说,赫尔利为防止国民党政府倒台所做的努力“并不代表美国的政策”,他们还劝告毛泽东“拒绝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与国民 党合并,除非把领导权交给共产党”。


11月27日,杜鲁门总统宣布接受赫尔利的辞呈,同时任命乔治·C·马歇 尔将军以大使的身份作为他在中国的特别代表。

在12月的头两个星期里,马歇尔与总统、国务卿贝尔纳斯、 副国务卿迪恩斯·艾奇逊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谈,反复研究了美国下一阶段的对华政策。

政策基本上没变,只作了几处重要的解释,马歇尔将军继续奉 行前任的政策,努力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是,如果他的努力失败了——即使失败是由于蒋介 石拒绝合作而造成的——
美国政府也仍将继续支持国民党政府。

此外,大家一致同意,美国应帮助蒋介石向北方进军,“以便结束日军的遣返工作”。不管调解成功与否,美国政府将支持蒋介石,这个决定将对外保密。

总统还声明,中国的建议将得到美国慷慨的经济援助,前提是马歇尔将 军能完成建立一个联合政府的使命。

蒋介石为杜鲁门总统任命马歇尔而拍手叫好,毛泽东和斯大林 也为此高兴,卷入中国之争的各方都觉得这一任命会对自己有利。


3. 马 歇尔 特使开始无效“调停”


总统的特使带着三项具体的指示来到了重庆。他将努力促使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停止敌对行动,完成将共产党军队按比例编入国民军的工作,并召集一个有国 民党、共产党、民盟及其它团体参加的全国性会议,会议的目的在于结束国民党的领导,并使共产党参加联合政府。


马歇尔将军是二战中的一位伟大的战士,是使盟军得以获胜的主要功臣。但他对错纵复杂、明争暗斗的中国政坛并不比赫尔利更熟。

马歇尔将军是二战中的一位伟大的战士,是使盟军得以获胜的 主要功臣。但他对错纵复杂、明争暗斗的中国政坛并不比赫尔利更熟。

他起先推荐魏德迈将军,因为蒋介石很信任他。马歇尔似乎从 没想到过,蒋介石的信任这一点足以使共产党人认为魏德迈不够格。

他在一次非正式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了对魏德迈将军的任命。周恩来马上便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向马 歇尔 提出了强烈抗议,声称共产党一方完全不能接受魏 德迈。

马歇尔将军很尴尬,他电告在华盛顿的艾奇逊,请他取消这项 任命。

马歇尔让周恩来提一个可以接受的人选时,这位共产党的领 导人推荐了燕京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博士。司徒雷登博士在中国工作了大半生,颇受人们尊 敬,但是他对中国的政界却并不熟悉。

国民党把共产党否决对魏德迈的提名一事,看作是敌人的一个胜利。

马歇尔将军提出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停止敌对行动。在这一点上,中央政府满足了他的一半要求,他们建立了一个三人委员会,由马 歇尔 领导这个委员会,另外加上中央政府的代 表张群和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在名义上达成了一项停火协定。蒋介石和毛泽东命令各自的武装于13日停止一切军事敌对 行动。在北平成立了一个军事调解执行部,任命了八个停战小组,每组包括一个美国人,一个政府代表和一个共产党人。

时隔不久,人们便看出这一项协议形同虚设。当谈判还在进行的时候,双方的军队便在河北、山西、绥远、江苏北部及山东等地发生了战斗。

周恩来坚持内蒙古的赤峰和另外一个要塞在停火期间,应由共产党控制。为表示诚意,蒋介石勉强答应了这一点,这样共产党便掌握了控制热河的关键。随 后,共产党加强了在东北的兵力。46,000军队从山西调往东北,以加强林彪的部队。2月份,又从河北和山东分别调来了10,000和 40,000 军队,另有80,000军队从山东坐船,登上了苏联人控制的港口。

马歇尔将军不知道这些事,他很快又奔向他的第二和第三个目 标。

1946年2月15日,政治协商会议下设的一个军事委员会签定了一个协议,这个委员会包括国共双方的代表及马 歇尔 将军。

根据协议,在以后的12个月中,要对军队进行改编。政府军减至90个师,共产党的军队减至18个师。再过6个月,还要分别减至50个师和10个 师。当时,蒋介石建议,裁军应由三人委员会进行监督,并且应该有美国人在场。共产党拒绝了这个建议。

在政治方面,蒋介石于1月10日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会上讨论了召开国民大会及制定一部永久性的民主宪法的具体计划。在这些会上,共产党对政府的 建议都表示赞同,这使马歇尔觉得,和平已近在咫尺。

这时候,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正在莫斯科,他是应斯大林的邀请去过圣诞节的。他曾与这位苏联的领导人进行过两次会谈。

斯大林表示,他希望中国和苏联之间、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能和平相处。他还提议,蒋经国的父亲应在莫斯科或中苏边境上的某个地方与他进行一次会谈。

这一邀请使蒋介石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 他接受邀请,其结果可能是建立一个美国政府所要求的联合政府,并“完全依靠苏联”。如果不接受邀请,使斯大林失望,那么斯大林也许会更加无保 留地支持中国共产党。

他去问马歇尔,得到的回答是:“凡是有助于改善中苏关系的 事情我都支持。”

3月13日,马歇尔将军回到了华盛顿,深信自己已经完成了 上述三项使命,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善后工作了。但是,他离开中国的时候,心里肯定还是有疑 虑的。

因为3月8日,他接到了使馆二秘雷蒙德·勒登写的一份备忘录,请他注意东北的共产党人日益增长的敌对态度。并说.他怀疑中国共产党已同苏联联合起 来。

马歇尔将军此时回美国,实在太不是时候了。


4. 四平街会战,林彪被国军精锐王牌军打得丢盔弃甲,狼狈溃逃。斯大林大力支持,大送军械


3月8日,苏军突然开始从抚顺、吉林撤退,将政权交中共接 收。9日,苏军代表通知中共东北局:沈阳红军将于13日撤退,希望中共占领,沈阳以南苏军也将不再向国民党交接;一切苏军撤走地区,中共 可以自由破坏。

在重庆负责谈判的周恩来建议,继续承认政府军有权进驻长春 路及苏军撤退区,但同时要求对方承认我在东北之地位,并不得随便增兵。这时仍在负责中央工作的刘少奇,也倾向于争取东北和平前途,故明确 指示东北局:苏军退出沈阳后,共军不要去进攻沈阳城。沈阳至哈尔滨沿途地区苏军撤退时都不要去占领,让国军去接收。

苏方得知中共意见后,持强烈反对态度。苏军代表声称,目前 不是主动让步的时候。他们一再询问:你们为什么对美国如此客气?为什么会容许国民党派五个军到东北来?他们强调:凡苏军撤退之地,包括沈 阳、四平,中共均可“放手大打”,也希望放手大打,而长春以北,如哈尔滨等地,则应坚决控制,不让国民党进兵。甚至抚顺、营口等地也应力 争双方都不驻兵。

3月15日,毛泽东亲自致电周恩来:哈尔滨决不能让国民党 驻兵,抚顺及营口要力争双方不驻兵。不要答应国民党其他条件,苏军态度极强硬,将有重大发展。

16日,毛泽东在转发东北局给中央的电报时,再度提醒周在 东北问题上要强硬,称停战协定并未规定让国民党接收长春路全部及苏军全部撤退区,具体问题必须协商解决,让他们去与我东北前方将领商谈。

17日,毛泽东批转周恩来发来的东北停战协定草案时批示: 请东北局速与苏军接洽,“将整个中东路(包括哈市)让我驻兵,永远占住,不让国民党进驻一兵一卒”。他并且明确要求东北局根据苏方建议, 立即进驻沈阳以北长春路沿线所有苏军撤退区。

21日,毛泽东明令周恩来:“我们不签含有重大危险之协 定”,“宁可战而失地,不可在谈判中失地”。

至此,和平解决东北问题已全无可能。毛泽东明确主张:立即 动手大破北宁路及沈阳附近之长春路,立刻动员全军趁敌立足未稳之时“坚决彻底歼灭国民党进攻军队,愈多愈好,不惜重大伤亡(例如一万至二 万人)”。毛泽东此时决心之大,可以想见(以上黑体部份文字为编者加)

就这样,苏联人在没有宣布的情况下开始从东北南部撤退。他们刚一撤走,中共就开进去了。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他便立即决定不顾共产党军队的抵 抗,占领苏均撤退的每一座城市。但是,这已不可能了。

4月15日,周恩来宣布东北进入“全面敌对”的状态。停战就此夭折。共产党占领了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占领了四平街,这 样,他们便有力量堵住蒋介石向东北派驻的军队。

4月18日,马歇尔的政策已乱了套。这时他回到了中国。

19日(应为5月19日——译注)。国民党大举进攻,占领了四平街,并追击林彪的后撤部队。

斯大林在莫斯科权衡了时局之后,决定请蒋介石到莫斯科来会谈,以讨论对东北的重新安排;新的安排将把美国人排除在外。

斯大林知道美国根本不会在乎被人排挤在东北之外,他们关心的事主要是避免过多地卷入。

不出斯大林所料,马 歇尔 将军和杜鲁门总统都强烈 要求蒋介石接受斯大林的邀请;然而他们也有重重顾虑,他们担心东北将来会 纳入 苏联的经济。

他们认为,斯大林的这一建议增加了国共双方在既没有美国也没有苏联介入的情况下联合统治东北的可能性。于是,马 歇尔 便加倍努力地劝说蒋介石与共产 党建立一个联合政府。

然而,蒋介石对于这些建议置若罔闻。他很清楚——虽然美国人还没有明白——他的政府和美国政府之间已不可能制定出对付苏联的共同策略。因此,他作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必要的话,将单独抵抗苏联 的侵略”。他不会同意“建立联合政府”而使中国受到削弱。于是,他拒绝了斯大林的邀请。

蒋介石这个决定的直接后果,是使他陷入了一个更加困难的境地。


这是军事三人小组一行视察北平时在军调部门前(协和医学院旧址)合影。前排左一张治中,前排左三马歇尔,前排左四周恩来。

三人军事小组: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

这 是军事三人小组一行视察北平时在军调部门前(协和医学院旧址)合影。前排左一张治中,前排左三马歇尔,前排左四周恩来。


起初,斯大林虽为中国共产党进入东北打开了方便之门,但他们已运走了东北的重要工业设备,没有让中国共产党得到这个工业基地,而且在武器弹药方面 也几乎没有给共产党提供太多的援助。

可是现在,斯大林突然改变了做法。在 随后的几个月中,苏联送给中国共产党1,226门炮和369辆坦克,这些都是由日本生产的。另外还提供了300,000支步枪,4,836架机关 枪和2,300辆机动车辆。总而言之,所援助的武器和装备可以武装一支五、六十万人的军队,此外,中国共产党的原莫斯科的领导人李立三也于 1946年冬至1947年派回中国,以便将100,000北朝鲜军队并入林彪的队伍。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掌握这些新式的现代化武 器,所以,这些大规模的军事援助起初并没有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后来,这些援助使共产党获得了压倒国民党的优势。

4月18日,马歇尔回到中国那天,也是四平街战役打得正激 烈的时候,(时间有误,四平战役发生在5月份——译注)。他试图劝说蒋介石停止进攻,但 是没有奏效。蒋介石看到胜利在望,再怎么劝他停战他也不会回头。

5月,蒋介石赶到沈阳指挥战斗。29日,他收到了马歇尔在 一封怒气冲冲的信中的威胁——除非马上停止战斗,否则他将退出调解。

马歇尔在重庆向周恩来解释这些情况时,周恩来意味深长地 说:“他们那时正站在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对此,周恩来心中十分清 楚,虽然马 歇尔 还不明白,这位调解人后来在6月23日又与周恩来进行了一次会谈,当他听到共产党的这位代表指责他在中国实行“双重政策”时,他大吃一惊,周 恩来说美国一面支持国民党,一面又假装调解。凡是熟悉共产党的谈判之道的人都会明白,他们在谈判中变换口气意味着什么。但是,马歇尔并 不明白,他只把这些话当成了对他个人的指责

谈判仍在继续,6月26日,国共在东北达成了一个停火协定。

尽管双方在7月1日都宣布这个停火协定将无限期地延长,但是,人们很快就看出,它和前一个协定一样不起作用。

7月4日,蒋介石宣布国民大会将于11月12日举行。

7月7日,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同时发表宣言,谴责 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这就是周恩来在变换口气时要传达给马歇尔的 信息。

此时,蒋介石已经明白继续谈判已没有任何意义,而马歇尔及 他的上司们却没能看到这一点。


5. 与此同时,马 歇尔 却促使美国对蒋介石政府实行全面武器禁运


蒋介石命令他的军队开始进攻,到9月中旬,华北的主要铁路干线已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共产党的军队撤退到山东和山西的山区里。这时,蒋介石瞄准了 一个更大目标,即张家口,这个地方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战略意义。说它具有象征意义,是因为苏联曾将此城交给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曾准备将其首府从 延安移到这里。它的战略地位在于,它是中国北部与西伯利亚的通道口。

为此,共产党向马歇尔将军提出了抗议,并说如果国民党军队 不停止行动,他们将中断与政府的谈判。蒋介石置马歇尔的调 解于下顾,使马歇尔越来越恼 火,他强迫蒋介石停止攻占张家口的行动。但蒋介石根本听不进去,最后终于占领了这座城市。

马歇尔勃然大怒,这时,他给了蒋介石及其政府和 军队重重一击,他劝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实行全面的武器禁运。

“美国找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借口,即这些军用物资只能提供给联合政府。美国政府表示,如果禁运“最符合美国的利益”,就可以实行禁运。

然而,这一事关重大的决定既没有公开宣布,也没有通报蒋介石,蒋介石头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是在8月30日,这天 他得知,美国方面已拒绝签发向中国提供武器的出口许可。他还不知道,禁运早就从7月29日开始生效了。一直到第二年5月26日,禁运才正式取消; 实际上,美国直到1948年11月才重新开始向中国中央政府提供武器。

在这个重大的打击面前,蒋介石只得无可奈何地承 认,他现在已无法继续进攻。

10月10日双十节,张家口失守,同一天,蒋介石在一年一度的双十节演说中宣布,他准备继续通过调解和协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时,马歇尔又天真地以为成功在望了。但是,他没有考虑到 共产党,他们明白地表示,他们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已不抱希望。他们要求政府的军队在中原 撤回到1月13日的位置,在东北则撤到6月7日的位置。

这些要求使马歇尔左右为难,他对周恩来说,他觉得自己的调 解工作“没有效果”。他接着说:“我已对你说过,如果中国共产党认为他们无法相信我是公 正的,他们只需要说一声。我马上就走。现在你们已经这样说了,我马上离开这里,去南京。”

11月15日蒋介石召集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共产党和民主同盟都没有出席。16日,周恩来指责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并要求马 歇尔 将军提供交通,将 他和其他中共代表送回延安。

现在,除了蒋介石之外,马歇尔将军已无人可谈了,他们两人 于12月1日进行了一次会谈,双方的分歧已无法弥补。

马歇尔严厉地指责蒋介石用军事行动破坏了他的调解工作,并 指责他把70%的预算用于军费,使国家经济陷于崩溃,这样做只会为共产主义的蔓延提供肥 沃的上壤。

蒋介石回答说:共产党从来就没打算与国民党合作,在苏联的影响下,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搞垮政府。唯一的办法只有消灭共产党的军队,这需要八到十个 月,至于经济形势,他无比自信地说,不会有崩溃的危险,因为中国是农业经济。谈到这里,两个人不欢而散。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蒋介石显然不再理会马歇尔将军了。

蒋介石于11月27日向“国民大会”提交了一部宪法草案,这个草案于1946年圣诞节那天通过,从表面上看,这部宪法处处都是按孙中山的希望制定 的,它规定,一切公民和种族都是平等的;实行全民不记名投票;二十岁以上的男女享有选举权;保障权利和自由;总统六年选举一次;只许连任一次等 等。

遵照孙中山的临终遗言,政府将分五个部门,即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选部门。大会同意宪法于一年之后生效。

中共和民盟没有参加宪法的制定。除了国民党之外,只有两个很小的党派参加了宪法的制定工作,即青年党和张嘉森领导的民主社会党。

在国民党被赶到台湾之后,这些规定才在那里或多或少地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执行。

看到事情已毫无希望,马歇尔将军要求将他召回。

1947年1月7日,他回到美国,担任国务卿。

当天,他发表了一份长篇的“个人声明”,说他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对对方都有着“几乎无法解除的怀疑”。

两党都是由极端分子操纵的,国民党里的是“一批反动派”,共产党里的则是“顽固的共产主义分子”。

他认为,在共产党里,有一批开明派,特别是那些年轻人,“他们是因为憎恶地方政府的腐败才转向共产党的,”他们会把中国人民的利 益放在共产主义思想之上。

他的声明中没有提到苏联,似乎中共从这一年开始出现的强硬态度,与斯大林放弃与美国合作,帮助中共壮大军队的决定毫无关系。

在谈判中共产党比它的对手更成功一些。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并不是些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负责人张治中在军方在党内都没有什么人支持,蒋介石对他也 不太信任。他的一个姓张的助手,虽然说是代表着CC系,但他的话却代表不了CC系,他得听命于陈家兄弟,并向他们请示。另一位是邵力子,他没有什 么作用,挑选他去谈判是因为他有一个“温和派”的名声。

这三个人都不能直接找到蒋介石,只能通过张群间接地向他汇报。

张治中深知,美国希望问题能和平解决,于是他便利用这种希望,常把马歇尔的 眼光引向过于乐观的和平前景。就他个人而言,他是赞成联合政府的。他认 为自己将在这样一个政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6. 马 歇尔 拍屁股走了,留下个烂摊子


阎锡山(山西的“模范省长”)对所有的人他都说共产党对和平并不真正感兴趣。和其他的将领不同,阎锡山认 为,即使能够成立一个联合政府,共产党也不会放弃将全中国共产化的计划。他在公开和私下的场合都这么说,1947年和谈还没有破裂时,他就在太原 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这一点。

1946年6月,马歇尔将军曾邀请《大公报》的胡霖,去他 在南京宁海路5号的住处作了一次长谈。当时,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也在场,埃里克·周当翻 译。

马歇尔请胡霖坦率地谈谈他对和谈前景的 看法时,他指出了下面几点:

一、中国共产党不是“土地改革派’、如果美国人这么看,他们就错了。

二、建成联合政府就象建立一个“德意志法兰西联合共和国”,国共合作是没有基础的。

三、马歇尔最多只能争取到一个暂时的和平。但是,首先他必 须保证停战协定起作用,如果没有国际上的监督,停火协定就不会奏效。

四、有一个比较实际的办法就是把东北给共产党,这样他们就可能在那里建立某种自治政府。但问题是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不愿背上分裂国家的罪名。

五,象民主同盟、青年中国党(青年党)和民主社会党这种弱小的党派既缺乏广泛的支持,又没有对大众的号召力,不应太重视他们。

六、美国所说的那种民主,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和其他亚洲国家都不可能建立起来。

七、中国出现共产党的政权,对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八、苏联极有可能巩固他们在东北的力量,以达到秘密援助共产党的目的。

马歇尔将军没有理会这些话。

胡霖的这些话讲得比阎锡山还要清楚,在此之前,阎锡山同样没有能使马 歇尔 从他最初的幻想中醒悟过来。

1946年3月3日,马歇尔曾去太原见过阎锡山,第二天, 阎锡山用车把马歇尔送到了机场,路上,马 歇尔 说:“我想调解,而且我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国 共之间的矛盾,因为我给共产党的条件比苏联给他们的更好。”阎锡山说:“你在谈交易。如果共产党的确想做交易的话,你就能成功。但是,如果他们的 目的是接管这个工厂,那么交易就做不成。”

马歇尔问:“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真的不会妥协吗?”

阎锡山说:“这我不能肯定。这完全取决于共产党是否愿意放弃进行世界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马歇尔说:“至于中国,美国要看调解的进展如何。如果不成 功,美国将全盘退出。”

平心而论,马歇尔的处境本来就不妙,美国国务院和美国驻重 庆大使馆交给他的那个烂摊子,对国民党十分不利,对共产党却较为有利。他对周恩来所抱有 的信心比对蒋介石的大。

现在,他走了,共产党的力量在继续壮大,而蒋介石却得不到他需要的军用物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内战于1947年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所有跟帖: 

别抱怨美国啦。没有美国,老蒋连台湾都保不住。难道非要将美国拖进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成? -继 开- 给 继开 发送悄悄话 继开 的博客首页 继开 的个人群组 (206 bytes) (95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09:22:48

请再去看看张学良怎么说的,你转的很多文章都是不着边际 -凌 长老- 给 凌长老 发送悄悄话 凌长老 的博客首页 凌长老 的个人群组 (197 bytes) (225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10:13:10

没 有美苏介入,35年红军被打得逃到西北荒隅,46年初即使有苏联的帮助,林彪也被打得惨败,差点就要放弃哈尔滨逃入苏联境内。 -MengHua2008- 给 MengHua2008 发送悄悄话 MengHua2008 的博客首页 MengHua2008 的个人群组 (319 bytes) (105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10:36:04

张 学良不是共党吧? -凌 长老- 给 凌长老 发送悄悄话 凌长老 的博客首页 凌长老 的个人群组 (479 bytes) (158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11:09:37

在 离完胜还差那么一小步的地方,蒋在马歇尔压力下停了下 来。客观上美国的介入帮助了共军。 -MengHua2008- 给 MengHua2008 发送悄悄话 MengHua2008 的博客首页 MengHua2008 的个人群组 (269 bytes) (61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13:34:56

" 已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凌 长老- 给 凌长老 发送悄悄话 凌长老 的博客首页 凌长老 的个人群组 (466 bytes) (86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14:15:08

那 时美苏倒是没介入,德国顾问,德式装备到不少。 -继 开- 给 继开 发送悄悄话 继开 的博客首页 继开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64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18:15:56

斯大林连韩战都不敢介入,怎么会“指示放手大打”呢?毛泽东还去了重庆,这些都是定案 -金 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金笔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56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11:16:38

就算老蒋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苏联又大力支持老毛,老蒋含冤败退到台湾。那么,老毛掌权后,视美国为头号敌人,同苏 联也大打出手,国内也搞 -Spruce- 给 Spruce 发送悄悄话 Spruce 的个人群组 (1516 bytes) (115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13:13:07

世界上最没出息最不珍惜自己生命的就是:失败了还在喋喋不休地总结别人的不是。 -ulily- 给 ulily 发送悄悄话 ulily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116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18:33:10

这 也是GMD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 -狗 門賽- 给 狗門賽 发送悄悄话 狗門賽 的博客首页 狗門賽 的个人群组 (56 bytes) (72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20:01:31

国 民党应感谢苏联(北伐胜利),感谢美国(保住台湾),感谢中共(打压民进党). -继 开- 给 继开 发送悄悄话 继开 的博客首页 继开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98 reads) 07/31/2011 postreply 20:36:51


加跟帖: